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腾冲来利山矿产资源开发(腾冲来风山)

发布时间:2024-09-08

陆内造山体制下的构造控矿分析

1、它的规模不大,又紧邻深切地下的导矿断裂带,与有利的容矿-屏蔽岩性组合相结合,往往导致成矿流体在小范围内巨量聚集,成为重要的聚矿构造。在西南三江新生代造山带中,保留有大量的横向构造,往往形成工业矿床。主要的横向聚矿构造类型有:横向逆冲断裂、横向向斜、横向背斜及横向背斜褶皱断裂等构造。

2、在与陆内造山相伴的走滑体制下,一方面,利于构造剪切带型成矿作用的发生;另一方面,形成一系列与走滑推覆有关的构造,成为成矿的有利空间。如江达构造带的构造叠加成矿主要发生于晚始新世—渐新世。加多岭矿床的构造改造年龄为36Ma,丁钦弄矿床的构造改造年龄为38Ma。

3、构造控矿主要分为区域性控矿和局部性控矿两大类。区域性控矿构造包括造山带、褶皱带、深断裂、裂谷、岛弧以及逆冲推覆构造等。这些构造形态组成了大地构造格局,对岩浆活动和相关内生矿化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4、陆内造山与高原整体抬升和局部坳陷 研究表明,中古生代本区洋壳闭合后的陆内碰撞造山作用,相对于古生代这一主要成矿期而言,是强烈的古生代矿床形成后保存和发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区是一相对宽缓的造山带,没有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那样的强烈隆升。目前尚没有内蒙古高原相对于原始海平面隆升高度的研究数据。

5、根据对燕山陆内造山带金、银、多金属矿床的长期观测、研究成果及区域金-多金属矿化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控矿规律,结合与世界其它典型构造带区域成矿特点的对比分析,作者对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区域找矿前景与进一步找矿方向进行了剖析,取得一些新的认识。本节将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初步意见与建议。

6、燕山陆内造山带新生代受喜马拉雅期构造控制的山脉隆升与沉积作用不仅对次生金矿的富集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而且对原生金矿的剥蚀深度与埋深也都有直接控制意义。

白垩纪岩浆岩与成矿

岩带北段波密、察隅地区已发现锡、钨、铜、铅锌矿化点10余处。锡钨矿主要为锡石-石英脉型。铜矿和铅锌矿多呈脉状产于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此外,波密-腾冲花岗岩带西延北带的班戈-嘉黎花岗岩带亦有锡矿的产出。

该系列主要成矿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碰撞造山阶段,形成的有银、锡多金属矿、稀有金属、钨、锡及水晶等矿产。

三江地区白垩纪岩浆岩比较发育,分布广泛,自南西而北东形成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波密-腾冲花岗岩带、伯舒拉岭基性超基性岩带、类乌齐-耿马花岗岩带、雀儿山-格聂花岗岩带。各岩带岩体类型、岩石组合、物质成分及成矿作用各有其特征。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 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伴生。

早第三纪

万年前属早第三纪的晚期。第三纪(TertiaryPeriod)是新生代的最老的一个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260万年),第三纪分为早第三纪(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30万年前)和晚第三纪(距今2330万年—距今164万年)。

早第三纪指的是新生代中的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三个时期。古新世被称为“古老”的时期,其时间跨度约为1000多万年。这一时期以“古老”种类或“土著”类型的动物群为主,与之后的动物群有明显区别。始新世则标志着“近代的黎明”或“启蒙时期”,持续约1800万年。

早第三纪地层结构经历的时间相对较短,与中生代地层有显著差异。下第三系沉积物中包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对下第三系的划分、对比以及层序和层型剖面的建立起关键作用。世界各地如西欧、北美中西部、亚洲中部等地在早第三纪形成了明显的海相和海陆过渡相地层,例如西欧下第三系划分为11个阶。

早第三纪,就是古近纪。同是新生代中最早的一个历史阶段_又称老第三纪_原是第三纪的一个亚纪。它的原意是指近代生物的发生和启蒙时期。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500万年前_结束于2330万年前。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下第三系。新近纪 新近纪是指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曾经被叫做后新第三纪、上第三纪)。

早第三纪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在中国的秦岭以北、贺兰山-六盘山以东地区以及南岭以南珠江-右江地区发现。同时,在含煤层位中大都含有油页岩层,如中国的抚顺、茂名等地有较厚的油页岩层。早第三纪盐类沉积也极为丰富,包括石膏、岩盐、芒硝、天然碱和钾盐等。

在早第三纪的晚期,气候带的分布与纬度斜交,显示出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南北潮湿带和中部干旱带的形成,反映了气候条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影响。总的来看,早第三纪的气候特点体现了气候波动性、季节性和地区性差异。

滇—泰—马断块成矿省(Ⅱ)

1、该成矿省由西部的腾冲—八莫—曼德勒陆缘山弧成矿带和东部保山—东枝断块铅、锌、银成矿区两个二级成矿单元组成,其间以怒江断裂、芒市—瑞丽等断裂带为界(图1)。1 腾冲—八莫—曼德勒陆缘山弧成矿带(Ⅱ1)位于西缅甸岛弧成矿带东部,以密支那碰撞带与之分开(图1)。

2、前者科研工作主要围绕找矿方法、矿床勘查手段,以及不同类型铀矿床特征、成矿规律与矿床扩大开展;后者科研工作围绕主要成矿带(矿田)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开展。

3、总的特点是在全球构造演化和层圈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从地球动力学机理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在中国,从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入手研究成矿规律历来受到重视。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黄汲清提出并发展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张文佑(1983)提出断块构造学说;陈国达提出地洼学说;张伯声(1982)发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

4、古亚洲成矿域的东界、北界和西界已出境外,境内南侧界线大体沿柯岗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阿拉善北缘断裂带、华北陆块北缘断裂带一线为界,可称为断裂划界的古亚洲成矿域南缘在中国境内的界线。

5、由于西南天山、楚伊犁-天山、巴尔喀什-准噶尔和阿尔泰成矿省的地质演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的演化历史和成矿作用差异显著。 境外天山传统上划分北、中、南天山。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上与哈萨克斯坦划为一体,其组成以前寒武纪陆块为主。